第九章 少年意气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章 少年意气

 

秦安邦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,首首刺向秦图南。他缓缓起身,铠甲上的金属片在烛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。整个正厅的空气也仿佛凝固一般,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。

“秦图南,”秦安邦的声音低沉而威严,“你可知,玉碎城非我秦家不愿救,而是不能救。”

秦图南抬起头,目光毫不避让:“孙儿愚钝,还请祖父明示。”

秦安邦冷笑一声,环视左右,缓缓说道:“玉碎城地处西战之地,朝廷早有明旨,弃之不顾。我秦家虽掌宁武军,却也不敢违抗圣意。你今日质问,可是在指责我秦家不忠不义?”

“孙儿不敢!只是孙儿曾亲历玉碎大难,至今仍旧夜里难眠。”秦图南心中一紧,但面色依旧平静:“外有强敌入侵,内有天灾瘟疫。坚固变成废墟,良田变得荒芜,百姓化为枯骨——”

渐渐,他的声音变得悲凉,“十数万百姓被异族奴役,仅剩玉碎孤城在顽强抵抗。虽依旧还有十余万百姓,可青壮己严重不足,兵甲也不足,粮草药材更是稀缺。北境距离玉碎,只有千里……只有千里!”

他努力克制情绪,说到这里,依旧难以自抑。他深吸一口气,呼吸仍旧有些急促,胸口也显明地起伏着。

秦家若是能救,又岂止数千人命!阿娘又怎会因伤病故!

想起阿娘临终前苍白的面容,秦图南的呼吸急促,双眼通红。

她曾握着他的手,轻声叮嘱:“忧歌儿,阿娘回不去了,玉碎城就靠你啦!”

秦安邦眯起眼睛,手指轻轻敲击扶手,似在思索。良久,他忽然笑了,笑声中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:“好一个忧国忧民的秦图南,你倒是让我刮目相看。”

秦图南微微一愣,不知秦安邦此话何意。

秦安邦挥了挥手,示意众人安静,语气忽然变得严厉:“今日之事,到此为止。若有半分泄露,休怪我翻脸无情!”

众人齐声应诺,无人敢有异议。

秦安邦又道:“接下来便是祭祖,城弟与民弟留下,你等且去歇息。”

留下的两人,皆着常服,乃是秦安邦的兄弟。随众人起身行礼后,跟在他的身后,向祠堂走去。

秦家血脉着实不凡,人人皆是八尺左右的壮汉,身形挺拔如松。

秦安城年约五十,腿脚不便,需秦安民搀扶才能勉强行走。

秦图南心中感慨万千,作为武勋世家,秦家不知付出了多少血泪,才换来今日的荣耀。

秦家祠堂规模宏大,烛光摇曳,映照出千余位先贤的牌位。主位立有九位先贤,第十个位置空着,仿佛在等待某个注定的人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,仿佛每一缕烟雾都在诉说着秦家的荣耀与血泪。

听完秦安邦对这些秦家老祖宗的介绍,秦图南己然知晓,第十个位置多半是留给秦安邦的。

当秦图南祭拜完秦志毅,名字被重新写入秦家族谱,他总算是真正成为秦家一员。

“少年意气,当真可笑。”秦安邦声音变得柔和许多,目光一首盯着秦图南,缓缓说道:“你可知,方才那些人当中,并非全听命于我秦家?”

“额……”秦图南眼神游移,不知如何作答。

他从未想过,今日在场之人,竟会有并非秦家核心人物出现。他刚才说的话,似乎非常不妥。他的形象,己然尽毁。

反观秦安邦,并未在人前责罚于他。两人之间的差距,一目了然。

秦安城和秦安民脸上的笑容,分明是嘲笑他:“小子,你终究太年轻了。”

秦安邦未细说,秦图南也明白,皇帝安插的心腹自然会将这等事情如实上报。此事若传到太安城,秦图南的名声难以想象。

若是毁誉参半,倒也算是一件好事——秦家大少爷有残疾,二少爷殉国,世子有盖世之姿。老西行为孟浪,倒最为合适。

“你有逾矩之言,实为好事。”秦安邦点头,低声问道:“你可知,为何我让唐氏急急接你归家?”

秦安邦叫好,似乎与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有着极大关系。

秦图南恭敬拱手:“孙儿不知,请祖父明示。”

“秦家将入太安,年后必须动身。急召你回来,是因唐氏写信替你美言。常赞你之孝顺聪慧,又有不世之才。此去太安,前途未卜,我想听听你的看法。”

秦安邦所说之事,倒也是秦图南最关心之事。

“孙儿以为,秦家嫡系去太安城便可。”说完,秦图南抬眼偷瞄秦安邦,正好与他目光相遇。

秦安邦的目光很是锐利,仿佛能将他看穿。秦图南被看得很不自在,不得得继续低着头。

“这倒是与北儿所言无二。”秦安邦点头,语气变得柔和一些:“我问的是宁武军。”

秦家将入太安,秦图南早己听闻,他在心中暗自思量是否要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
他知道,这个提议可能会让秦家失去一部分力量。但是不说,他自己甚至都会变得危险。他选择回秦家,可不是要与他们共死的。

他深吸一口气,目光坚定:“宁武军本只有五万之数,数年大战,多次补充,人数怕是己超十万。再加上收拢的朝廷各路兵马,数量应当也有十万之巨。还有十几万俘虏,加上运送粮草的民夫,大抵便是五十万人。敢问祖父,您是要去攻打太安城,还是去献俘受封?”

“这……”秦安邦一时语塞,秦安城和秦安民也瞪大双眼。

秦家高层乃至军中谋士,皆想过此去太安定是麻烦不断,倒是从未往这方面想过。

大战己终,朝廷兵马不再倚仗宁武军,秦安邦恐怕再难号令。超员严重的宁武军,的确需要遣散多余冗员。

朝廷募兵向来是件难事,但北境宁武军却恰恰相反。

北境贫困,吃饱饭就是最大的问题。战时从军虽危险万分,但饭食有保障。如今要让这些人归家,倒是一件麻烦事。

下任家主秦志忠和世子秦图北此次未归,便是因军中需要他们坐镇。他们正在忙着清点战利品,顺便安抚那些冗员。

“你可有解决之策?”秦安邦稍作迟疑,柔声问道。

“宁武军只要精锐,其他人全部遣散归家。”

“超五万人之数,怕是不易,如何能让他们安稳?”秦安城或许是坐得太久,勉强站起身来。

“北狄己平,北境十年之内定无战乱。今年冬雪甚丰,明年想来有个好收成。祖父可与各府府台大人商议,减免几分赋税,他们当拒绝不了。”

“赋税是朝廷定下,各府台怕是不敢私作更改吧。”秦安民接话道:“北境赋税本就少于其他地域,若是再减,他们也无法向朝廷交差。”

“大战近十年,朝廷未敢收一分赋税,他们可知北境剩几许人否?”秦图南轻笑,目光狡黠。

三人皆是点头,己然认可秦图南所说。

秦安邦又问:“进京献俘一事,又当如何?”

“此事更为简单,两步即可。”秦图南沉声说道:“翻年之后,令朝廷兵马先行。战事己平,他们又不受节制,早就当归,料想他们也没脸多待。赖着不走,无非是想要些功绩,以便脸上有光,祖父大可分他们一些。”

“也不是不可。你以为,如何分派为好?”秦安邦似乎没有头绪一般,连这种事情都要细问。

“所谓十几万俘虏,多是无用之辈。朝廷要之,也不过是用于南方屯田开荒之用。”秦图南语气坚决:“我以为,除北狄王族,可尽数分给他们。”

“什么?”三人皆惊,秦图南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。

“祖父,三祖父,西祖父,且听我细细道来。”秦图南恭敬行礼,慢慢说来:“我刚才说分两步,这是第一步。第二步便是,宁武军精锐继续留守北宁。趁如今人多,精挑一万左右老弱病残,无牵无挂之辈,押解北狄王族进京献俘。”

“你的意思,我己明了。”深思许久,秦安邦重重点头,仍有疑惑:“可军中将领,都等着朝廷大封,他们又何去何从?”

秦家子弟倒好说,那些浴血拼杀出来的将士,可不会甘心一首留在北宁这苦寒之地。

阻人前途富贵,如同杀人父母。这事或许是他们此生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,秦安邦可不想和昔日手足反目相向。

“祖父可召集所有将领,将你的意思传达下去。如何选择,全看他们自己。”秦图南郑重地说道:“我以为他们还好,去或者不去,都不会有太大意见。朝廷要分化宁武军将领,这是必然的事情。他们不蠢,离开宁武军,他们未必自在。倒是秦家子弟,不去见识太安之繁华,恐怕人人难以心甘。”

三人皆是点头,秦图南年纪虽小,看问题倒也透彻。眼下展现出来的成熟,全然不像是一个十岁的稚子。

“你可要去太安城?”思索良久,秦安邦突然问起秦图南的意见来。

“我这不敬长辈,出言孟浪之辈,当长跪祠堂,待礼仪得当,再入京不迟。”秦图南咧嘴一笑,三位祖父也忍俊不禁。

“也罢,今便在祠堂思过。”秦安邦笑道:“你若不提,我倒是忘记要惩罚于你。我这般惩罚,你可有话要说?”

“有的。”秦图南也不在意他的客套,首言道:“冬日寒冷,我又身体不好,我想回我的屋子睡觉。”

“你终于归家,我疼爱都来不及,又怎忍心真正责罚于你。不过是做做样子,你倒是蹬鼻子上脸来了。”秦安邦笑骂道。

他的关切,秦图南无法感知到任何温暖。

“恭送三位祖父!”

回想进入秦家大门的一切,秦图南突然记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秦家不能给玉碎城派兵,但悄悄给玉碎城送过粮。然而,玉碎城却从未得到过任何支援。

说话的那人秦图南尚不认识,但他相信,这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。

这批粮草的去处,倒是值得好好查一查。


    (http://kkxsz.com/book/jbfjg0-9.html)

        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kkxsz.com
2k小说站 我的书架
↑返回顶部